一年来,福州市长乐区审计局坚持研究导向,将审计项目“课题化”、课题研究“项目化”,以“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路径实现研究型审计与审计项目双向融合。研究型审计赋能审计监督取得较好成效,撰写完成的9篇论文,获登《中国审计》《审计月刊》等杂志6篇次,获评福州市审计学会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一)注重研学,精选符合区域实际的审计研究方向。区审计局各科室从服务党委政府宏观决策和审计项目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学习和研究,2024年度结合项目计划设置“审计视角下粮食安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问题剖析”等9方面课题。如医院经责审计项目组通过集中研学公立医院政策法规文件、“试审”精准把握审计重点,锚定优化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核心要素进行课题研究,撰写完成的课题论文《审计视角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困境及对策》获登《中国审计》杂志2024年第5期。
(二)以审促研,打造全链条式研究型审计闭环模式。区审计局有“研”在先,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边审边研,通过审计项目为课题的数据资料收集、案例挖掘等提供有效支撑。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结合《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印发,撰写课题论文《浅谈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存在问题及对策》,着重揭示当前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又如文武砂街道经责审计组强化“过程研究”,撰写课题论文《研究型审计赋能基层审计机关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分析影响研究型审计赋能基层审计机关质效提升的制约因素,探索建立与做实研究型审计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
(三)以研促审,课题“反哺”实现研究成果转化赋能。研究思考为审计查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体现了紧密结合审计实践的课题研究成果“适用”的导向性。如医院经责审计项目组在《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的审计视角》课题调查中揭示医疗机构普遍存在“重临床服务、轻资产管理”理念未转变等问题,在项目实践中一审到底指出了医院耗材管理界定不够科学、财政一体化资产系统台账更新滞后等问题,直接促进耗材转固定资产规范管理、一体化系统资产科学调整等成效,实现了课题“反哺”审计项目揭示问题,推动研究成效转化为审计效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