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审计监督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乐区审计局多措并举推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质效提升
时间: 2022-04-15 19:0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区审计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岗位职能,通过融合审计资源、汇聚监督合力、坚持科技强审等三举措推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质效提升,为促进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贡献审计力量。 

一是融合审计资源,统筹开展审计。科学安排审计项目,采取“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同步审”模式,将自然资源管理情况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范畴,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同向发力、相向而行,通过审计项目组间协作配合、资源共享,形成整体合力,发挥协同作战优势,全面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努力实现“一次进点”、“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二是汇聚监督合力,增强监督实效。通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把脉”高标准农田建设、村植千树等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为生态环境领域存在问题“把脉问诊”和“精准开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11条,整改率达84.62%,审计建议采纳率100%。同时积极强化与乡镇领导干部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助推乡镇补种枯死树木、农村绿化美化、公厕维护、高标农田建后管护等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力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到实处。 

三是坚持科技强审,探索大数据审计方法。强化大数据思维,将大数据分析充分利用到自然资源审计工作中,加大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以及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努力推进“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数字化审计方式,提升审计发现问题的精准度,拓宽审计监督覆盖面和数据挖掘深度。同时通过组织自然资源审计培训及经验交流座谈会、参加各类计算机审计培训学习、数据分析大比武、计算机中级职称考试、项目跟班“以审代训”等方式,帮助审计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基础知识及大数据审计理论知识,提高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贡献审计力量。

来源:审计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