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方向
时间: 2018-02-05 10:23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余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为世界所瞩目。在市场化持续、快速、深入推进的同时,经济领域的多维化、经济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复杂化、经济发展的快速化,以及经济利益关系的经常化调整,凡此种种,无不为经济责任的审计带来了空前的难度。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相比,不仅具有广泛性而且更具复杂性。经济责任审计诞生那一刻起,经济从责任审计风险就与之俱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史,也就是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认识史、防范史。所谓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相关责任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判断失误,发表了与事实真相或经济责任不相符合的审计评价或结论,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损失的可能性和其他审计一样,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各种  措施和手段,完善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技术,提高审计质量,以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但风险始终不能完全消除。

  

    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接目的是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应负有的经济责任的状况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提供考核和任用领导干部的依据。其审计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和干部管理机关能否正确评价和任用干部的大事。从领导到群众期望高要求高,可容许的误差小这就导致了经济责任审计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大。 

    通过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阐述,从而应用于现实中的经济责任审计,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水平。尽可能地防范和化解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一、国外绩效(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现状 

    20世纪40年代以后,政府审计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中心,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中,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中占有想当大的比重美国甚至达到85%以上。 

    绩效审计的统一定义源自1986年在悉尼召开的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的文件《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绩效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这个定义突出了绩效审计是以3E为核心的,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绩效审计从它的产生发展到现在已有四五十年历史,且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美国政府审计机构对绩效审计基本目标的表述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帮助国会履行宪法职责,改善联邦政府的绩效和责任。其按国会的要求,调查、评估联邦政府政策和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效果,重点放在促进政府各部门高效地履行职责。美国绩效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法律依据十分完善。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涉及审计的法案,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时期绩效审计的发展。为规范、指导审计人员的行为,1972年,联邦审计总署发布了《政府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审计准则》,此准则经多次修订,已被美国各级审计机构和会计理论界所公认,一直延用至今。此外,美国政府的绩效审计还在国家经济政策制定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英国绩效审计的发展与特点。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绩效审计较早的国家之一,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提高政府及公共部门服务质量、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经过近20年的实践,英国的绩效审计在方法上和内容上都日渐成熟,并且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体制上,英国的官方审计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隶属于英国国会的英国国家审计署,二是审计委员会。国家审计署是专门负责英国中央政府各部门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的官方审计机构,审计结果向国会的公共账目委员会汇报。审计长由无党派人士担任,由英国女王任命,审计长一经任命,没有任期限制,职务的解除须经国会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员认可。审计署的职能是对政府部门和公共项目进行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英国政府开展绩效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非常注重审计结果公示,审计署内有一个处专门负责对外宣传并协调审计署与议会公共账目委员会的关系。 

    西方国家开展绩效审计有几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是基于相对完善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下的财务审计已经相对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报表审计体系,财务审计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法律制度相对完善,财政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相对较少,合规性已经不是审计的主要关注目标。三是政府职责相对明确,政府责任制度普遍建立,便于对责任开展考核评价。四是法制条件下,对行政机关的绩效审计结果可以通过立法机关的监督得以落实。 

    二、国内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现状 

    《审计法》明确规定,对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就已经包含了效益审计的内容。当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入和发展,不断地提出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要求,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专项资金的审计,政府投资项 目的审计,都可以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检查和评价。特别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往往会超越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带有效益审计的成分。经济责任审计是要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检查,评价接受审计的领导人所负经济责任的情况,是合规有效或者相反。一个部门,尤其是一个地方的领导,他的管理 目标和社会经济责任不可能只有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必然还有效益性,比如经济决策、经济计划等,都有效益 目标。因此,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的结合,也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向纵深发展的充分条件。 

    《2010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经济责任审计是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基础上的绩效审计,按照正常理解,这句话可以简单的称为经济责任审计是绩效审计。那么,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含义,对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为绩效审计的重要的意义 

    (一)能够尽快促进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和全体审计人员的意识转型 

    将经济责任审计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型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决定这一转型速度和效果的前提因素则是审计人员包括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识转型,而将经济责任审计直接而简单地视为绩效审计,全体审计人员形成经济责任审计是绩效审计直接的简单的意识概念,使其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开始就按照绩效审计的思维和要求去思想、计划筹备、实施、报告,则是促进意识转型的最佳途径。 

    (二)能够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转型。 

    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以来,为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各地以党委、政府、人大、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计机关等的名义制定了很多制度办法,从宏观规定,到微观操作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审计内容做出了规定和规范。但是,由于《暂行规定》并未如此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审计含义,《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各地也并没有把效益性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予以规定和规范,虽然有些地方近些年也在探讨将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重点转向绩效审计,但只是探索和创新,相关规定和审计规范并未真正和详细地明确。经济责任审计是绩效审计的简单概念,能够促使各地根据绩效审计的相关要求去修改和制定有关规定和规范,从而使各项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制度、办法等在制定层面上就将绩效审计的理念得以贯彻,规定绩效审计的内容,规范审计方式,从而使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审计工作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三)能够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及其实践转型。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有了对经济责任审计就是绩效审计的意识理念的转型,地方规定规范有了绩效审计的内容的规定和审计方式方法的规范,自然能够逼迫各审计组按照绩效审计的概念和思路去组织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成熟,逐步将经济责任审计领上绩效审计的轨道。也只有此,才能加快经济责任审计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型。


(转载自:福建省审计厅   转载时间:2018-2-5  转载链接:http://www.fjaudit.gov.cn/show.aspx?ctlgid=514532&id=100916)

来源:审计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