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内部审计促进企业经营发展应扮好的五类角色
时间: 2015-03-31 15:42

  当前,内部审计正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查错纠弊的传统模式,向加强管理的制度基础导向审计、防范风险的风险导向审计、促进企业增值增效的绩效审计模式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内部审计要找准着力点和着眼点,在履行监督职责的同时,服务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结合内审的本质和职能,笔者认为,应该扮好五种角色,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 

    首先,要扮好揭露、抵御和预防风险的“免疫系统”角色。企业内审实际上就是嵌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一个“免疫系统”,承担着感知、预警、抵御和消除风险的职能。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内审应恪尽职守,在第一时间感知和发现,并作出反应,保证组织管理控制和运行系统的及时修复和健康运行。为此,内审要积极开展有利于风险发现、抵御、预防的审计类型,转变监督方式。如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前移监督关口,加强全程跟踪审计,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对那些危害企业经营管理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体制障碍、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切实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风险和消除风险。   

  其次,要扮好监督权力运行制约舞弊行为的“制衡器”角色。实践证明,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往往导致腐败,吏治腐败是危害最大的腐败。对于企业而言,管理者的权力不受制约,同样,会损害企业的利益,败坏企业的风气。内部审计应该通过对企业法人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加强热点岗位、容易失控等方面权力运行的监督。及时发现违法违纪违规等舞弊行为,并推动管理层建立问责问效、审计公开和整改机制,对舞弊者进行必要的内部通报、责任追究和惩戒。通过增加对舞弊行为发现的概率和成本,增强对舞弊行为的威慑力和遏制力,从而促进管理者守法守纪守规尽职,限制和减少舞弊冲动和行为的发生,保证组织健康高质运行。     

  再次,要扮好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的“修理工”角色。企业的内部治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过程,甚至,是一个付出惨痛代价,交出昂贵学费,才走向规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内审负有让企业少交、不交学费,少走弯路的责任。所以,内审在查错纠弊时,应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瓶颈”制约和积弊困扰,特别要关注那此经常发生问题、难以解决的环节和部位。对这些环节和部位不应满足于发现和揭露,当问题的“二传手”,应该当好“保健医生”,进行“把脉问诊”,从体制机制制度的层面,分析问题的根源和症结,善于从外单位的典型案件中吸取教训,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兼备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优化管理,使企业的内部治理不断趋向善治。

  第四,要扮好促进企业重大决策实施落实的“督办者”角色。企业在作出重大决策和政策后,各分支机构的执行情况如何,落实得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和矛盾,如何完善决策和政策,确保决策和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这是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关心的问题,也是事关企业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内部审计应该把这项工作作为自身的一个重点和重要职责。通过对重大决策和政策所涉及到的项目和资金审计,检查和审核项目的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将有关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决策管理层,做到下情上达。同时,查找制约决策和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因素,分析研究原因,提出对策,供决策和管理层参考,促进决策和政策更好地落实和贯彻,从而既维护组织的权威及现有的利益,也为组织创造更多未来的利益。  

  最后,还要扮好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参谋助手”角色。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将监督的责权授予委托给内部审计,就是希望内部审计发挥职业优势,在搞好监督的同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其决策管理提供权威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内部审计应该结合了解企业内部运行情况全面深入细致、精通管理的优势,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角度,为决策和管理层献计献策,当好谋士。在这方面,应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并积极寻求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从报告使用者的角度,从决策管理者的层面提出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为企业加强和优化管理控制,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依据和对策,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确保内部审计在促进和服务组织深化改革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龚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来源:审计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